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的創新設計推動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
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是通過生物膜對污水進行處理和凈化,充分發揮了厭氧生物濾池、接觸氧化床的作用,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操作簡單、耐污染能力強、操作運行穩定,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和推廣價值。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是為用戶提供一種可埋地設置的成套有機污水處理設備,其主要目的是使生活污水和與之類似的工業有機污水經該設備處理后達到用戶要求的排放標準。以玻璃鋼材料為主要結構的全新工藝組合的設備,使污水處理工藝與制造上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從而使在此領域的污水處理達到水平。
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適用范圍:
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適用于生活小區、旅游景點、賓館、療養院、學校、礦山、工廠等生活污水處理及類似的工業污水處理。
隨著工業技術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有了的改變,而環保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事情,生活、工業制造中會產生很多污水,如何處理從古至今都是人們所面臨著的一項問題,地埋式污水處理廠家告訴你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工藝生產設計如何創新,推動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
一、無能耗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污水——厭氧水解池 —— 厭氧過濾池—— 氧化溝——出水
厭氧水解池即為國標化糞池,厭氧過濾池即為厭氧接觸氧化池,內置填料,氧化溝即利用排水溝及強制通風,空氣中的氧氣溶入污水中的過程為自然進行。這一污水處理工藝適宜單個住宅樓的生活污水處理,且可與國標化糞池組合使用,其大的優點是運行費用為零。出水水質可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的二級標準。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工藝適宜于污水量小于20m3/d的污水處理工程,可在較為富裕的農村地區使用。
二、厭氧水解池采用上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的形式,設計水力停留時間為2~4小時。 厭氧池下部為污泥床區,污泥床厚度通常控制在1~1.2M之間,進水系統可采用脈沖進水中阻力布水系統,底部設布水溝,保留污泥不沉積底部,呈懸浮狀態。 污泥床平均濃度為30~35g/l,則污泥負荷為0.35~0.30kgCODcr/kg(ss).d。
集水井設計:容積的確定,按大于日處理量之5分鐘之容積。根據現場安排尺寸設置水深,根據水深度確定截面積。提升泵選擇流量及數量應滿足一小時排空集水井。
調節池設計:容積的確定,按日處理量之35%-50%確定。底部設一定坡度(大于0.05)坡向積水坑可設微孔曝氣,曝氣量確定:按5-6m3/(m2.h)設計或氣水比4/1確定。容積校驗根據,停留時間:V/Q即有效容積/流量,一般在8小時左右。泵的選擇考慮流量及揚程。空氣攪拌氣水比(1-3):1。消毒池V=30min以上量,鹵消毒5-8mg/L。中水池V日水量之25%-35%。
接觸氧化池:容積的確定,一般按照前調節池容積之1/2計,根據現場確定池深及截面積。容積之校驗,有效容積之停留時間T=V/Q一般時間按水之BOD濃度計生活污水按大于等于3小時保險系數計算。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內設半軟性填料,超高按0.3米,具體填料高度可以按照設計之池子高度確定。長寬比控制在2/1~1/1有效面積不宜大于100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