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醫院污水處理設備的殺菌消毒處理工藝
一體化醫院污水處理設備是污水達到國家排放標準,醫院污水具有危害性,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處理難度大。水處理行業針對各個醫院的特殊性,將醫院污水處理工藝分級規劃,使其針對性更強,污水處理效果更佳。醫院污水二級處理能夠有效對污水進行深度處理,zui終達到國家規定排放標準。
一體化醫院污水處理設備的殺菌消毒處理工藝的流程是怎樣的呢?一體化醫院污水處理設備設計調節池非常重要,一體化醫院污水處理設備調節池不但可以調節水量,消滅高峰負荷,并可以調節水質,使其處理效果不會因水質變化而受到干擾。二氧化氯消毒劑的投加點一般選擇在調節池之后。
國內醫院使用的消毒劑以液氯和次氯酸鈉為主。液氯雖然價格較低,但安全性較差,容易泄露,且氯與有機物作用會生成有機鹵代物,進入水體后造成新的污染,威脅人類健康。即便沒有以上的危險,但其關鍵部件損壞,體積大,電耗和鹽耗都較高,操作管理不便。為保證取得良好的殺菌效果,污水和消毒劑在接觸消毒池中停留時間一般不應小于1小時二氧化氯發生器還可根據流量信號或其他信號自動控制發生器的運行,確保接觸消毒池中二氧化氯的濃度,*殺滅有害微生物。
醫院污水的水質特點是含有大量的病原體──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卵。如結核病醫院污水,每升可檢出結核桿菌幾十萬至幾百萬個。醫院污水還含有消毒劑、藥劑、試劑等多種化學物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醫療手段的醫院的污水還含有放射性物質。醫院污水的水量與醫院的性質、規模及所在地區的氣候等因素有關,按每張病床計一般為每天200~1000升。
一體化醫院污水處理設備處理污水處理主要是消毒,即殺滅病原體。一體化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常用的方法是氯化消毒或用臭氧消毒(見水的消毒、廢水氧化處理法)。醫院排出的放射性廢水常用貯存衰減法處理。醫院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如131碘,32磷,198金,24鈉等是半衰期較短的同位素,因此可以將放射性污水貯存于地下衰變水池內,貯存時間為10倍于半衰期,把放射性濃度降到容許排放的程度。如果放射性污水的濃度很低,水量很小,也可用稀釋法處理。
一體化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廠家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排出的污泥按每張病床計,每天平均為0.7~1升,含水95%,含有污水中病原體總量的70~80%,必須進行消毒處理。消毒方法有加熱消毒、化學藥劑消毒、γ射線消毒等。一體化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加熱消毒的熱源通常為蒸汽、電能或生物能(高溫堆肥),有的地區可以用太陽能。或者用焚燒法處理(見污泥焚燒)。化學藥劑消毒可用漂白粉、石灰、氨水、液氯或苛性鈉等。用漂白粉或液氯時,有效氯用量約為污泥量的2.5%。用堿性藥劑時,污泥的pH值達到12后,保持半小時以上,效果。